行业新闻
通辽市多举措降成本推动资源用地供给侧改革
时间:2017-01-20
通辽市为进一步保障市域经济发展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,从土地资源发展实际出发,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结构,多举措降低成本,提高资源全面节约、高效利用和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,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。
降低项目用地成本。积极探索“长期租赁、先租后让、租让结合”等供地新模式,对国家产业支持政策明确的用地项目,采取长期租赁、先租后让、租让结合等方式合理利用国有建设用地。同时,针对土地市场走低、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实际,开展了新一轮基准地价更新,适度降低门槛,降低企业用地成本;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,开通绿色通道,简化审批程序,为社会资本建设的非营利性、公益性设施项目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。
加大对重点产业用地的支持力度。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把好项目用地准入关,2016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400公顷,为重大民生工程申请用地指标近300公顷。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,开通绿色通道,简化审批程序,有效保障了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、内蒙古扎鲁特至山东青州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、京通等6条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。
提高贫困地区保障能力。以“保民生、保重点、保发展”为核心,主动作为,加大服务力度。通过采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和引导、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项目用地计划实行专项安排,简化扶贫项目用地报批手续,土地整治和矿业勘探开发向贫困地区倾斜等措施,全面助力扶贫攻坚。截至目前,已在全市多个旗县贫困地区开展了找水勘查和地热勘查项目,并结合脱贫攻坚任务,针对贫困地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5万亩。
降低项目用地成本。积极探索“长期租赁、先租后让、租让结合”等供地新模式,对国家产业支持政策明确的用地项目,采取长期租赁、先租后让、租让结合等方式合理利用国有建设用地。同时,针对土地市场走低、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实际,开展了新一轮基准地价更新,适度降低门槛,降低企业用地成本;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,开通绿色通道,简化审批程序,为社会资本建设的非营利性、公益性设施项目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。
加大对重点产业用地的支持力度。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把好项目用地准入关,2016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400公顷,为重大民生工程申请用地指标近300公顷。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,开通绿色通道,简化审批程序,有效保障了通辽至京沈高铁新民北站、内蒙古扎鲁特至山东青州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、京通等6条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。
提高贫困地区保障能力。以“保民生、保重点、保发展”为核心,主动作为,加大服务力度。通过采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和引导、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项目用地计划实行专项安排,简化扶贫项目用地报批手续,土地整治和矿业勘探开发向贫困地区倾斜等措施,全面助力扶贫攻坚。截至目前,已在全市多个旗县贫困地区开展了找水勘查和地热勘查项目,并结合脱贫攻坚任务,针对贫困地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5万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