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 注册
吴晓灵:发展财富管理市场要从三方面做工作
时间:2017-08-21
  “不保本保预期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,是对市场纪律的扭曲。”在8月19日举办的“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北京年会”上,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表示,防范金融风险、发展财富管理市场要从三个方面做工作,要统一认识、完善法律、制定标准。
  她表示,首先要关注的是,统一认识是修法立法的前提条件。目前,在近100万亿元的财富管理产品中,银行理财约占30%,但其法律关系却一直是当前资产管理市场争议最大的地方。
  银行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为结构性存款,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占用资本金;银行发行的不保本、不保收益的理财产品,符合集合投资特性,发行超出200份以上的产品按公募基金管理;但非保本保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地位仍较模糊。
  理论上,不保本的理财产品全部收益都归客户,银行只收取管理费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,银行往往在预期收益产品出现亏损时用自己的总利润进行弥补,来达到预期收益;产品超出预期收益,银行则将这部分收益作为银行利润。
  “这种操作不规范,也引导了市场刚性兑付理念,对产品性质进行了混淆,我们应该对此统一认识、新老划断、正本清源。”吴晓灵表示。
  其次是完善法律,“资产管理市场的混乱来自法律制度的不完善,需要完善法律制度,奠定监管和行为规范的基础。”吴晓灵强调。
  具体来看,首先,今后修改《信托法》时,应给信托经营以单章,并且应在法律中明确财产登记能够对抗善意第三人。其次,将集合投资计划扩大为证券,纳入《证券法》调整范围,按照发行和交易的公开与非公开,制定信息披露的要求和交易规则。再次,将《证券投资基金法》修改为《投资基金法》,这样有利于适应市场多层次融资需求,公募的投资范围由法律规定,非公开募集的投资范围由合同约定。
  此外,可以在资金端适当提高投资人的门槛。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,吴晓灵认为,应该在统一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和产品性质认识的基础上,来吸收银行理财产品合理的内核,对法律进行适当的调整。
  吴晓灵表示,第三个方面是制定标准,规范财富管理业务。她指出,各类金融机构或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,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时,除应持有相关的牌照外,还应配备有相当水平资质的从业人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