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 注册
自治区科技厅找准五方面发力点 推深做实“科技兴蒙”
时间:2022-08-30

优化科技创新环境

一是拓展创新发展格局。深度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,“科技兴蒙”行动纳入“十四五”东西部科技合作重点,加强与沿黄省区创新合作。深化“4+8+N”长效合作机制,推动自治区政府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与陕西省科技厅签署科技合作协议,支持兰州大学与蒙草集团共建草种业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,与北方稀土集团深化稀土领域科技合作。与“4+8+N”主体新签署合作项目25项,拟投入资金2.48亿元。与山东省科技厅开展2022年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专项,与北京市深入推进科技对口协作等,共同资助、联动推进合作项目落地实施。深化草业、稀土等重点领域科技合作,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、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建成,加速集聚优质创新资源。深化协同工作机制,与统计局、教育厅、金融监管局、呼和浩特市等建立厅际协同、厅市会商机制。

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。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,统筹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。重构科技计划体系,改革重大任务组织方式,常态化实施“揭榜挂帅”“赛马制”,建立首席专家制和稳定支持机制。支持重点企业组建52家创新联合体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。聚焦“科技政策落实年”,持续推进“科技兴蒙30条”落地见效,加强科技伦理治理,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,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,优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,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。

三是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。落实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,2022年全区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49.9亿元,比上年增长23.57%。上半年,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费用支出的企业占比达到17.5%,累计发生研发费用82.1亿元,同比增长53.5%。强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,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加快形成财政资金引导、企业投入为主、金融支撑、社会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。

提升科技供给能力

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。安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1项,投入经费6000万,在蛋白质生物信息、电解水制氢催化、调控谷子穗部发育、沙柳沙障使用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。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聚焦8大产业集群和12条产业链,组织实施一批前瞻性、战略性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,打造一批重大成果应用场景,三峡乌兰察布“源网荷储”技术研发试验基地多项成果投入运行,世界首创第四代循环流化床燃烧高效制取铝硅粉技术产业化应用。

二是启动种业、“双碳”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。聚焦“5+N”种业,安排“种业振兴”项目14项,投入经费7350万,以创新联合体方式集聚区内外优势科研团队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。围绕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、传统优势产业节能降碳等重点领域,组织实施双碳领域“揭榜挂帅”项目12项,投入经费1.49亿元。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落地建设,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开工建设。

三是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。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东北振兴、乡村振兴、数字经济、军民融合、社会公益类等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,安排科技项目472项,支持经费3.25亿元,取得一批先进技术成果,抗脑胶质瘤原创新药实现临床用药批量生产,自主培育的蒙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进入大田试验,首台套L4级智能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示范应用,荒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技术示范43万亩。四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。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,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,强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,支持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。建成内蒙古科技大市场,形成线上线下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平台,1-6月全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78项,合同成交总金额12.33亿元。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.1%,科技与经济对接更加紧密。

打造区域创新高地

一是加快“三区三中心三室”建设。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。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家、各类创新平台38个,以小麦和肉羊为主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。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构建了“从一棵草到一杯奶”的全链条技术创新体系,多项技术进入中试,伊利健康谷加快建设。呼包鄂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了全区50%的科研机构、63.3%的高新技术企业,建设方案已上报国务院。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。国家稀土新材料、草种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持续推进,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等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优化重组。

二是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。实施高新区“提质进位”和“促优培育”行动,3家国家高新区全国排位逐年提升,包头稀土高新区提升至75位,赤峰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方案已上报国务院,乌兰察布市加快创建自治区级高新区。全区9家高新区占工业园区总数16%,营业收入占工业园区总量53%,引领区域发展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提质量。

三是统筹创新平台建设。出台重大创新平台(基地)建设、技术创新中心能力建设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、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等管理办法,支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近5亿元,集聚创新资源,支撑产业发展。

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

一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“双倍增”行动。对252家首次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奖补7560万元,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23家。制定支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研发方案,1—6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21家,较上年同期增长126%。修订众创空间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办法,新增1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。

二是推行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。自治区备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达到59家,929人名科技特派员进园入企,精准服务,服务企业884家。

三是落实激励引导政策。发布“科技惠企政策二十二条”,截止6月底,由企业牵头承担的科技项目资金占比77.65%。对全区652家研发投入超过百万元的企业给予后补助支持1.63亿元,享受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的企业数量较上年度增加49.2%,补助金额增长52.9%。对2022年度首次在科创板挂牌的37家企业给予奖补,开展科技金融“一体两翼”行动。

强化科技人才引育留用

一是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。启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培养计划,稳定支持7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、4个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团队。通过自然科学基金支持179名青年科技人。启动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,选派农牧业领域科技特派员4206名、“三区”科技人员873名。

二是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。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70余名,打造国际化高端智库,助力我区国际一流人才队伍建设。吸引近200家区外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的400多个团队深度融入我区创新发展,带动培养科技人才2600余名。支持建设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、乌兰察布京蒙人才科创园,打造科技人才高地。

三是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。发布“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十五条”,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。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,实行科技奖励提名制。对人才类项目、自然基金、软科学项目实施“包干制+负面清单”制,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。

(来源:自治区科技厅)